人工智能翱翔在乌克兰天际与资本市场交汇应用场景受限如影随形 巨潮对策

文 | 老鱼儿

编辑 | 王方玉

无人机,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,在2021年迎来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与融资。从乌克兰战场到民用应用,无人机展现出了其在不同领域的潜力和局限。

据统计,2021年全国无人机行业融资金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,其中融资千万元以上的无人机企业超过20家,融资过亿的企业超过10家。无人机IPO方面,也有几家公司如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科创板IPO获得受理,而中航无人机则正式申请上市。

政策对无人机行业发展至关重要。《“十三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提及大力开发民用直升机、多用途飞机会、特种飞会和工业级无人机等。而国家民航局发布消息后湖南成为我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,为全国低空开放提供理论依据。

中国无人机会取得显著成果:2021年,无人机企业达1.27万家,实名登记无人机关约83万架,飞行时间达到千万小时量级。被期待的大型工业级应用正处在爆发前夜,但目前下游应用场景仍需培育。

消费级和工业级两大类主要面临的是不同的挑战。在农业植保、地理测绘、空中快递等领域,由于缺乏专业人才、售后服务培训不够完善以及法律法规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,这些都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因素。此外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问题,如福州举办的大型表演中的失控坠落事件,以及东北地区农民购买极飞科技P80遇到的掉落甚至炸毁问题,都让人们对無機產生了“飛在天上的不定時炸彈”的印象。

政策日益严格,对于这一新兴行业而言,是双刃剑。一方面,它为规范化使用提供了保障;另一方面,它也限制了市场拓展与产品销售。这使得许多头部玩家纵横股份、观典防务、大疆等营收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,并且亏损的情况普遍存在。研发投入需求大,但高研发并不一定带来高回报,加上周期长,这增加了企业面临风险的难度。

总之,无论是商业化还是安全性,无人的未来都充满挑战。但正是在这些挑战中,一些创新者正在寻找突破,以确保这个革命性的技术能够真正起舞并实现其巨大的潜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