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信集团裁员风波再起人员优化为何总陷漩涡
近日,社交媒体上关于海信集团大规模裁员的传闻再度甚嚣尘上,声称裁员人数高达3万人,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。这一消息迅速在公众中发酵,不少网友戏称海信的裁员力度或将成为行业之最。
然而,面对这一风波,海信集团于12月10日迅速作出回应。其品牌部发表声明称,网络上关于海信裁员的数据信息纯属不实猜测,并指责部分媒体和自媒体通过夸大裁员数量和比例来博取流量,海信将依法追究其责任。
尽管海信集团否认了裁员的具体数字,但多名内部员工透露,公司确实正在进行人员调整。有实名认证为海信家电的内部人士爆料称,员工数量将从11万人减少至8万人,裁员比例可能在20%-30%之间。多位员工表示已收到相关消息,但尚未清楚具体计划和比例。其中一位校招员工透露,自己已收到裁员通知,主要面向应届和社招新人,目前正与公司就补偿问题进行沟通。
海信集团在声明中并未完全否认裁员的事实,而是强调了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。他们表示,海信正在主动进行创新升级,通过组织职能优化和各产业板块差异化管理等措施,鼓励内部创业,同时开展组织变革与干部竞聘上岗等工作,以激发组织活力和提高经营效率。
这一事件背后,反映出海信集团在近年来发展、转型和变革过程中的一些短板和软肋。一方面,家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人员优化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常态。然而,海信每次的人员调整都显得动作较大,社会影响广泛,争议不断。这暴露出基层员工对企业组织变革的不了解和不理解,企业内部文化出现了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分化和真空。
另一方面,与美的、海尔、格力等同行相比,海信的经营效率显得较低。近年来,海信在数字化转型和变革方面进展缓慢,多级分治管理导致企业经营决策跟不上市场变化。其家电业务的经营毛利润和净利润率一直偏低,与优秀同行存在较大差距。
在2024年末的节点上,海信集团通过组织变革、优化和员工考核等方式进行人员调整,本是正常企业经营行为。然而,对于那些被优化的员工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海信集团此时需要的不仅是对外部的公开声明,更需要对内部员工的情绪和认知进行优化和调整,让大家认识到企业主动变革和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。
海信集团在声明中强调,他们通过考评机制进行人力资源配置,每年年末都会根据企业业绩和个人绩效进行适度调整。今年下半年以来,公司已招聘了700名以上的2025届大学应届毕业生。然而,这一裁员风波再次引发社会争议,不得不让海信集团的管理层反思:在人员优化和组织变革的过程中,如何减少动荡和折腾,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和长期主义精神,让更多的员工理解和支持企业的变革。
回顾历史,早在2020年4月,市场就曾传出“海信裁员1万人”的传闻。当时,海信集团也表示裁员数据并不属实,并采取了高管降薪和末位淘汰等措施来应对市场挑战。然而,时隔四年,裁员风波再次袭来,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值得海信集团深思。
(注:此图片为示意,实际文章中无需出现此注释)
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,海信集团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人员优化和组织变革的问题。只有在确保员工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,才能顺利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